2009年4月11日星期六

再看这局现代残局

再看这局现代残局

  此局值得参考的地方也有两点,第一,车马兵的配合;第二,弃炮的时机。现提供解法如下:

01.车五平六 将4平5   2.马六进四 将5退1

03.车六平五 将5平6   4.车五平四 将6平5

05.马四退三 将5进1   6.兵五进一 将5平4

07.车四进一 将4退1   8.马三进四 将4平5

09.兵五进一 将5退1   10.前炮平五 士4进5

11.炮三进七 象9退7   12.兵五进一 将5进1

13.车四平五 将5平6   14.马一进三 将6退1

15.车五进二 将6平5   16.马三进五 红  胜


一局不知名的常见的棋局

一局不知名的常见的棋局
  此局并不是很难,但它能难倒一些棋力不高的棋迷,因此这些棋迷常常把此局张贴于各类象棋网站中以便求解。此局红方的下法有两处值得参考,第一,红借右马将破黑7路卒,这样红炮得以解脱;第二,牺牲红车使黑上将,盘活马路。最终红方获胜,现提供解法如下:
01.兵六进一 马5退4   02.兵五平六 将4平5
03.车四平五 将5平6   04.马二退三 将6退1
05.马三进二 将6进1   06.车五平四 将6平5
07.兵六平五 将5平4   08.车四进一 将4退1
09.车四平六 将4进1   10.马二进四 将4退1
11.炮三进九 红  胜

象棋名称来源于人类实践活动

象棋名称来源于人类实践活动
作者与原出处不详

  大家知道,“军棋”是以部队编制及兵种特点创制而成,所以名为“军棋”;“围棋”因有围困至死的特点,故叫“围棋”。那么“象棋”为什么后来要叫“象棋”呢?
  关于象棋名称的来源,历来说法很多。有人根据汉代刘向《说苑》里的“燕居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等著述,认为象棋的名称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也有人以晋末北周武帝于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制成的《象经》为据,认为象棋是周武帝宇文邕所发明,等等不一。这些看法,我认为是棋史专家和历史学家所探讨的问题,但对于一般的象棋爱好者来说,则不必下功夫去钻故纸堆去搞什么研究考证。其实,形象地解释什么叫象棋,我认为更有道理,也更有意思。有人曾说:面对棋盘,细看棋子,一边有“相”,另一边也有 “象”,二字相连,就是“相象”,再取“象”字,即为棋名。这种解释似为戏谈,但也不是毫无道理,因为“象”字在古代有天象、气象、物象、形象、象征等多种含意。所以象棋这个名称中的“象”字,表示着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驾驭万物表象之意,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综合性的表示。
  象棋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了兵战形式,由双方互相攻守,这是古代战斗生活的一种形象反映,也是我国古代兵战和兵种名称所留下的宝贵“史料”。例如:車、马,就因古人有車战和马战而产生,也可以笼统地说它们代表着古代的骑兵,卒就是步兵,数目为五,可能是因春秋时代战国兵制上有五人为一伍之制,并规定作战时士兵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法令,因而决定了象棋盘上的兵卒有进无退的步法。将(帅),原是古代帝王的代称,将(帅)要亲自冲锋陷阵,担任千军万马的总指挥,这却与象棋中的将(帅)不能出城有些对不上号了,其实这样的规定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古代帝王居于宫中权力极大,协助他治理天下的官员,如“相”、“士”之类,谁敢冒犯帝王呢?谁又愿招来杀身之祸呢?因此,创制和改革象棋的人就不让将(帅)出城了,否则皇帝被人杀来砍去的,实为封建社会伦理上的大不敬。如此,谁还敢下棋?
  由于象棋的制作是根据古代兵战的形式演变而成,因此,棋子的设计上还保留了显示武器发展变化的标记,"砲"和"炮"的分别,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秦汉时期,象棋只有将、車、马、卒等兵种,到了唐代,象棋中才有了"砲"这个兵种的出现。据《唐书》记载,那时打仗“以机发石为攻城”,象棋中也根据这一特点而出现了石“砲”,到了宋代,出现了用火药制成的火“炮”,象棋的“砲”也就改成了“炮”了。据此,有人认为:“炮”是象棋中最后出现的一个兵种,这话不无道理。” 
  象棋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至宋代形成定制。别看它只有32个子和64个格子,这其中蕴藏着无尽的机巧和风云变幻,它是我们祖先机敏和智慧的结晶,小小的一副象棋,能使人废寝忘食,能使人为它的风采痴迷一辈子呢。

再看这则迷你小局

再看这则迷你小局

  一局迷你小局,但也有很多人上当,此局印象中在陈松顺的《江湖棋局搜秘》有刊载,不过我自己也忘记名字了。我曾经把此局发到百度知道的棋牌分类里,结果有5个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其他人的错误明显,都只是单纯地认为红以一兵换双士,最后可以黑快一步杀棋。其实细想之下,此局是和棋。

先列出两种错误的着法以供参考

错误①:1.兵四平五 士6退5 2.兵六平五 将5平6

    3.后兵平四

错误②:1.兵四平五 将5平6 2.后兵平四 炮7平4

    3.兵五平四 将6平5 4.后兵平五 卒6进1

    5.兵五进一 将5平4 6.兵五平六 将4平5 7.兵六进一

再提供正确着法如下:

01.兵四平五 将5平6  02.后兵平四 炮7平4  03.兵五平四 将6平5

04.后兵平五 将5平4  05.兵五进一 炮4进7  06.兵四进一 卒5进1

07.帅六平五 炮4平5  08.兵四平三 炮5退4  09.兵三平四 炮5退2

10.兵四平三 炮5平2  11.兵三平四 炮2退2  12.兵四平五 炮2平5

13.兵五进一 将4进1


小型的排局

小型的排局

  此局不难,但也常常活跃于众多象棋论坛。红方获胜的关键是弃掉红左侧的双兵,以疏导红方棋子,特别是使红马得以发挥作用。

现提供解法如下

01.兵六平五 将5进1  02.兵七平六 将5退1

03.兵六平五 将5进1  04.马九退七 将5退1

05.马七退六 将5进1  06.马六退四 将5退1

07.马四进三 将5进1  08.前马进四 将5退1

09.马四退三 将5进1  10.前马退四 将5退1

11.马四进六 将5进1  12.车六平五 将5平4

13.炮七平六 炮7平4  14.车五平六 将4平5

15.马三进四 马8退6  16.马六退四 将5退1

17.马四进三 将5进1  18.马三进四 将5退1

19.车六退一 将5退1  20.炮三进九 红  胜

2009年4月10日星期五

七星聚会

七星聚会

  “七星聚会”可以说中国象棋史上最经典的残局,与蚯蚓降龙、野马操田、千里独行被称为中国古代象棋四大名局。曾经有无数高手花了无数的心血来研究此篇。在中国象棋界,可谓是无人不知。

  “七星聚会”是清代起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四大江湖名局之一。清代出版的著名棋谱几乎都刊有此局,只是局名略有差异:其中《竹香斋象戏谱里》改名为“七星拱斗”,《心武残编》中题之为“七星同庆”,《渊深海阔》中起名为“七星曜彩”。由于此局图势中红黑双方各有七枚棋子,故局名形象地以“七星”喻之。本局构思精巧,陷阱四伏。乍一看,红方似有胜机,棋摊前的“初生牛犊”常因求胜心切,误中设局人的圈套,故江湖艺人多以此局为谋生的法宝。1916年,丹麦象棋爱好者查尔斯?克莱恩(Charles·Kliene,《象棋谱大全》里译为葛麟瑞)来中国,颇感此局变化莫测,引人入胜,故参照国际象棋记谱方式,将此局三百余种正劣变着译为英文,在上海出版,从而使此局的影响扩展到西方。考虑到“七星聚会”这一优秀的排局作品在海内外的影响,我国首次举办中国象棋国际邀请赛时,亦因此而将杯赛命名为“七星杯”。是局原谱着法袭用老式编排,重复甚多,读者读谱时往往感到变着零乱。为保持原谱风貌,且便于读者阅读,故先将“七星聚会”原谱着法整理列出,并将编排更合理的“七星聚会”新编着法罗列其后,以飨读者。

由于此局变化太多,现只提供其中的一种变化:

01.炮二平四 卒5平6   02.兵四进一 将6进1   03.车三进八 将6退1

04.车二进一 前卒平5   05.车二平五 卒4平5   06.帅五进一 卒6进1

07.帅五进一 车5平3   08.兵六平七 车3平1   09.车三退二 车1进7

10.车三平四 将6平5   11.车四退五 卒2平3   12.车四平六 卒3进1

13.车六进一 车1退2   14.车六进五 车1平5   15.帅五平六 车5进4

16.车六进二 将5进1   17.车六平四 车5平4   18.帅六平五 车4平9

19.帅五退一 车9退1   20.帅五进一 车9退3   21.帅五退一 车9进1

22.车四退二 车9平5   23.帅五平四 象5进7   24.车四进一 将5进1

25.兵七平六 将5平4   26.兵六平五 将4平5   27.兵五平六 车5进2

28.帅四进一 车5退1   29.帅四退一 将5平4   30.兵六平七 车5平9

31.车四退一 象7退5   32.车四退一 象5退7   33.车四平七 将4平5

34.兵七平六 将5平4   35.兵六平五 将4平5   36.兵五平四 将5平4

37.车七平六 将4平5   38.车六平五 将5平4   39.帅四平五 卒3平4

40.帅五平四 车9退1   41.帅四进一 车9平4   42.车五退一 和  棋


大振军威

大振军威

  此局难度不大,提供解法如下:

兵六进一 将4退1  兵六进一 将4退1

兵六进一 将4平5  兵六平五 将5进1

马一进三 炮1平6  車一进五 将5退1

马三退四 炮6进1  車一进一 将5进1

兵五进一 将5进1  車一平五 炮6平5

炮二进五 将5平6  車五平四 将6平5

兵三进一 马7退8  車四退二 红  胜


甘谷人与象棋

甘谷人与象棋
原出处:天水日报 作者:董思明

  甘谷县地处渭河上游,人杰地灵,名闻遐迩。甘谷人古时民俗劲悍,鞍马骑射,崇尚勇力,名将辈出。远在春秋秦武公十年,秦人西征,灭冀戎,设置冀县。这是中国历史上见于史载最早的县级行政设置。甘谷人现在自豪地称家乡为“华夏第一县”。
  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不但有许多动人的历史传说,而且好多民风民俗与相临的县迥异。如果你漫步甘谷县城,会惊奇地发现,商贾云集,熙来攘往的街头巷尾,总有三五成群的人,挤在一起。人堆里一会儿吵吵嚷嚷,争得面红耳赤,手里似乎也在抢着什么劳什子,一会儿又寂静无声,仿佛空气也凝固了似的毫无声息;有兴趣的话,挤进去就会看到,有的人瞪大眼晴,目光射向一处,有的人手托着下巴,关注着、沉思着;有的人手在空中游戈,口里念念有词。这是一群做什么的人呢?原来是“楚河汉界”边横刀立马,左冲右突的“将军勇士”和“门客幕僚”们在下象棋。  毋庸置疑,中国象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谓国粹。我们的祖先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发明了象棋,供人们在茶余饭后消遣和娱乐。她不仅是智慧与谋略的较量,更是一种魅力无穷的艺术。中国象棋棋势多变,妙趣横生,给弈者和观者带来了莫大的趣味和享受。事实证明,下棋好比用兵打仗,既体现着棋手的战略和战术,也反映出弈者的修养与智慧。无论弈者还是观者,他们在棋局中演绎着虚拟的人生战场,操持着将士的生死大权,观看着世风之厚薄,诠释着人事之沉浮……
  现在很难考证甘谷人为什么对象棋如此情有独衷,也不知道甘谷人何时就热衷于此,但这独特的地域文化,一定有其历史的根源。下象棋和用兵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究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最少的着数,最妙的兵法战而胜之。无独有偶,甘谷人自古以来,就崇文尚武。先贤名将,陇上闻名,又似乎为甘谷人喜爱象棋做了最好的注解。孔子的七十二贤人之一的石作蜀,曾负笈东游,投身孔门,终于成为身通六艺的贤人,返乡后,他敦教化,移风俗,从而使甘谷文教大兴,人文蔚起,后人尊称其为“石夫子”。“凉州上士”姜维,文武兼备,深通郑玄经学,颇受诸葛亮的赏识,称其“忠勤时事,思虑精密……”,他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前后九次北伐,名垂青史。“关西师表”巩建丰,在清雍正年间,曾先后主持四川乡试,出任云南学政,获誉“巩太宗师”……
  岁月的长河,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荡涤着人们的思想与灵魂。酷爱象棋的甘谷人,从无声的“战场”中悟出了更多的人生哲理。他们自信沉着的个性,开拓冒险的精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毅力,互帮互助、携手拼搏的团队意识,造就了千千万万的商界精英、科技奇才。甘谷人的聪慧诚信,已经成为无形的品牌。甘谷人的开拓创新和感于冒险的精神,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挥。早在清朝时,甘谷就有“商旅之家”的美誉。丝绸古道上的甘谷商人以其诚信和义气而闻名天下。云南、四川、西藏、新疆等地的客商乐于和甘谷人做生意,成“连手”(甘谷家乡话,伙伴的意思)。文革时期,个人做卖买,搞自由贸易是违法的事,往往被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而甘谷人迫于生计,仍然西上东进,穿梭在陇海铁路上。改革开放初期,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甘肃,大部分人仍然墨守成规,守着几分薄地,在“老婆娃娃热坑头”的观念下熬日子,而精明、能干的甘谷人,敏锐地抓住机遇,或往来云贵贩运茶叶,或奔波于西藏、新疆推销衣服。
  夕阳西下,太阳的余辉返照在大像山上,甘谷八景之一的“朱圉晚霞”更加使人留恋往返。华灯初上的甘谷县城洋溢着祥和、温馨的气息。勤劳、智慧的甘谷人不顾一天劳作的困顿,有的整理着铺面商货,有的辅导孩子学习,有的仍挑灯酣战在棋盘之上……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看到甘谷人如此痴迷象棋,而且无论是经商还是做人,他们都声名远扬,这不得不使人浮想联翩。难道中国象棋真的这么神奇,不但可以陶冶性情,锻炼意志,又可以深化思维,促进智力发展?我想事实胜于雄辩。甘谷人喜好下象棋的实践不就是最好的明证吗?

一则常见的残局

一则常见的残局

  此局比较简单,但能难倒那些棋力较低的棋迷,常常见到有人在各类象棋论坛里张贴此局,估计此局常常出现在某些象棋游戏里面,譬如象棋路边摊等等!

解法比较简单,现提供如下:

1.车六进一  将6进1   2.车五平四  将6平5

3.车四进一  将5进1   4.车六退二  将5平4

5.车四退一  红  胜   

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
吴一江拟局
  此局是非常具有趣味性的排局,开始时棋图各子排成一个“多”字,当棋结束时,棋图各子排成一个“少”字,故取名为“以少胜多”。其布局巧妙,令人赞叹

现提供解法如下:
1.车七平六 将4平5   2.前兵进一 马7进5
3.车六平五 马6进5   4.车四平五 将5平6
5.车五平四 将6平5   6.前炮平五 炮4平5
7.兵五进一 卒6平5   8.车四平五 红  胜

泥马渡康王

泥马渡康王
  泥马渡康王是非常经典的江湖残局之一,其修改局也非常多,特点是黑方以单将牵制红单马帅和双士,以单马威胁红方,不断叫杀,红方子虽多,但形势凶险。
此局着法如下
1. 炮九平四 士6退5  2. 相一进三 马6退7
3. 前兵进一 卒7平8  4. 后兵进一 卒8平7
5. 后兵进一 卒7平8  6. 兵四平三 卒8平7
7. 前三平四 卒7平8
  着法最终为和棋,且很简单,但必须了解为什么这么下,因为其它的下法都最终导致一方输棋。请参考以下动态棋盘,研究其它变化,在查看动态棋盘之时,请注意动态棋盘中的变着,即中间着法的右侧含有小写字母m的,表示有变化。

  关于泥马渡康王的其它修改局,您可以参考此处http://www.icanju.cn/cjtx/ShowPost.asp?ThreadID=15

2009年4月9日星期四

象棋书谱之最

象棋书谱之最

  最早刊有象棋的书——《新编纂图 增类群书类要事林 广记》,简称《事林广记》,南宋陈元靓 编。为最早载有象棋的书。元至顺(公元 1330-1332年),内有全局两局,残局一局。
  最早的象棋排局谱——《百变象棋谱》。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祖龙氏编,有排局70局。其中红胜局八局,和局62局。
  最早的象棋残局、全局谱——《适情雅趣》。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 年),金陵徐芝编, 全书十册,一至六 册为残局图式,计550 局。七、八两 册为残局着法。九、十两册为”金鹏 十八变”的全局着法。
  最早的象棋对局谱——《象棋苹鲭》。1924年在扬州铅印 出版,线装小型本一、二 两册,仪征张毓英编。集当时象棋名手对局66局。
  最早的象棋中局借——《象棋中局杀势》。1958年上海 文化出版社出版。徐大庆、陈钟颖编著。分14类,计142 局,附对局选例12局。
  最早的石印本象棋谱——《绘图百局象棋谱》。“光绪 戊申孟夏上海广益书局石印”(公元1908年5月)是翻印 木刻本最早的石印本。
  最早的象棋开局专集谱——《象棋讲座》。1952年至 1954年共出三集,屠景明、徐大庆编述。内系当头炮巡河炮 对屏风马、当头炮盘头马对屏风马、五七炮对屏风马开局 专集等。
  最早的象棋字形、图案形排局谱——《国耻纪念象棋 新局》。潘定思、谢宣编著,191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有字 形图案形排局30局。
  最早用红黑双色印刷的象棋谱——《蕉窗边品第四· 象戏新谱》。光绪己卯(公元1879年)顾舜臣编,内有江湖残局等11局。
  最早的精装本象棋谱——《象棋残局新谱》。傅荣年著,有象棋排局50局,征答局三局, 1940年出版。双色套 印、纸张甚佳。
  版本最大的象棋谱——《桔中新趣》。30.4X26公分。 胡士源编辑,内容为当时象棋名手万启有、张德魁、那健 庭、赵松宽等的对局,加以简注。北京公记印书局 铅印1930年出版。
  版本最小的象棋谱——《烂柯神机》。 146 X 9公分。清道光癸卯(公元1843年),于国柱编。有红胜排局120局。红叶山房藏版是木刻本中版本最小的象棋谱。
  版本最多的象棋谱——《百局象棋谱》清嘉 庆辛酉(公元1801年)三乐居士编,全书八卷,有 排局107局,在民间流传最广,迄今计有40余种版本。
  卷数最多的象棋谱——《渊深海阔象棋谱》 清嘉庆戊辰(公元1808年)陈文乾编著共16卷,有排局 371局。原谱手抄本,现为北京刘国斌所藏有。
  页数最多的象棋谱——《中国象棋谱大全》集古谱36种,计1788页,另 目录70页,插页前言等不计, 1997年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版。
  页数最少的象棋谱—— 《精研象棋谱》。书的骑缝处 上首印“精研象棋谱”,下印页码和“聚珍阁印刷局印”字样,全 书仅六页,是棋谱中页数 号码最少的象棋谱。内有排局 “小开门”、“昭君出塞”、“二马 下山”等12局。
  书名最长的象棋谱,又是最早的油印象棋谱——《上 海市立民众教育馆举办三十六年度全市民众象棋比赛锦 标赛记录》。长达29字之多,1947年油印。
  书名最短的象棋谱——《奔径》。何顺安编著,1953年 上海出版,内容为象棋让先专集。有破二先、破三先、破饶马、破马先、破马二先、破马三先及布局研究等。
收集内容最多的象棋谱——《象棋谱大全》。初、二、三 集,计12册,1927年至1929年中华书局印行,平阳谢侠逊编。内容有38种之多。
  收集个人对局最多的象棋谱——《胡荣华对局集》。 一、二两集共计对局604局。1978年湘潭市工人文化宫,温州市工人文化宫联合编印。 收集实用残局局数最多的象棋谱——《象棋实用残 局》。宁波李云章、顾祖金整理选编。计正集四册700局,续 集六册 1300局,共计2000局,1974、1976年油印。
  初版印数最多的象棋谱——《弈林新编》。杨官璘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1977年初版,印50万册。
  最早的英文版中国象棋谱——《象棋七星聚会》。丹麦葛麟瑞编,1916年出版。全书一册,将著名的江湖残局“七星聚会”着法,分列300变,每变一局。棋子和着法用国际象棋图案形式排列。是最早的英文版中国象棋谱。
  最早的德文版中国象棋谱——《象棋谱德文》。1937年 北京柴峰发行。选印《象棋谱大全》部分资料。连史纸线装本。
  最早香港出版的象棋谱——《广州棋战记》。香港华字 日报编印,1934年出版。内容为周德裕擂台赛对局等10 局,名手对局14局和擂台赛情况及棋话等。
  最早澳门出版的象棋谱——《象棋名手选注》。吴文英编, 1950年出版。有名手对局注释20局,附杀法初阶10局。
  最早台湾出版的象棋谱——《象棋新编》。文少可编, 1950年出版。有排局176局,整局212局。
  最早越南出版的象棋谱——《越南象棋谱》。初集分上 下两册,李文雄、叶逸莲编纂,1943年出版。上册有越南名 手对局30局,黄松轩遗局20局,棋艺丛谈、棋话等。下册 有国内名手对局20局,巧破单提马弃炮陷车局、残局选粹 50局等。
  最早新加坡出版的象棋谱——《星洲棋坛》初集。杨青峰、洪机合编,是综合性的象棋谱,1951年出版。
  最早菲律宾出版的象棋谱——《菲岛棋坛》初集。陈罗 平编著,1954年出版。有实用残局,象艺文摘,古谱正误,排 局精选,名手对局等等。
  篡改书名最多、又是翻印最多的象棋谱——《民间象棋排局选》。上海文化出版社1959年出版,瞿问秋、杨明忠 合编。内有江湖残局等30局。先后被翻印并篡改书名,仅 笔者所见,已有六家之多:篡改书名为《象棋秘局选》有 (一)香港常青出版社1960年2月出版;(二)香港九龙青 山书局1960年10月出版。他们还加印“版权所有、翻印必 究”八字。盗版翻印了别人的作品,侵犯了出版社的版权, 竟还加印了这样八字,真是“贼喊捉 贼”。但更有甚者,(三)香港志文书局, 又将该书篡改书名为《象棋开局研 究》。并将编者姓名删换为朱剑秋,而书的内容却仍是《民 间象棋排局选》。真是“驴头不对马嘴”;(四)九龙福林图书 公司,改换书名为《中国象棋江湖残局》,编者改为杨官璘; (五)香港新界大一出版事业公司出版则改书名为《江湖残 局》姜荣富编;(六)台湾世界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改 换同(五)。32开本改为大32开本。
  书名最佳,质量最差的象棋谱——《百战百胜·中华 国手象棋谱》。魏瘦髯编著,上海大通图书社1935年出 版。内容错误严重,谬论连篇。仅举两例,即知该书的质量 如何了,如上编,“全局着法秘诀,(七)车炮局最后着法”的 论述:“……一方剩车将,一方剩帅炮,……然而国手与国 手对局,单车赢不得单炮。……欲和局,一定要把炮常放 在主帅下面。……由是以言,车炮局着法到最后,炮力与 车力相等也。”这样简单的局势,只需将车至对方底线捉 炮,即可取胜,都看不出来,还胡说什么“国手与国手对 局”。又如下编,原是《百局象棋谱》的图式。局名多已改 换,原谱着法没有错的,他却亦要改成红胜或黑胜的错误 胜法。真是莫名其“妙”。如此错谬之多、质量低劣的象棋 谱也被翻印,有(一)香港新力书局,将编者姓名改为“李志 海编注”,“魏冠李戴”,李的声誉也被损坏;(二)台湾王家 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则不印编者姓名;(三)1988年中国 书店还将该书影印出版。出版商仅看书名动听美好,而不 管书的内容质量如何就盲目出版,既浪费纸张,又贻误读者,为害不浅。

做女人与下棋

做女人与下棋

  做女人与下棋其实很像。会下棋的人都说下棋的乐趣不在输赢,他们都说以棋会友。做女人的乐趣也一样,并不是非要如何如何,不过,话说回来,总推秤认输是很难心情愉快的。我不认为谁迷棋就是为了不断的输。
  我初学下棋的时候,总是“赖皮”。那个时候最大的乐趣是可以随便耍赖。而且,耍赖无效的时候,还可以抓乱棋盘。幸亏后来遇到一名“独具慧眼”的教练,否则我可能很快就会丧失下棋的兴趣,因为,“赖皮”的乐趣不一定非通过下棋获得,而下棋的真正乐趣又不在“赖皮”。  练棋的时候,有一种提高棋艺的办法叫“拆棋”。什么叫“拆棋”,说白了,和悔棋差不多。一般说下一盘棋,拆十盘棋。有时,一个下午就下一盘,每一步走错了,全折回来重新走。那个时候,宽宏的教练总是说:不要慌慌忙忙就悔棋,多想想为什么这样走不可以,记住,以后不可再犯。
  无数次的悔棋,便无数次地记住如何是行不通的。这样的练棋很有趣,既有棋类游戏本身的紧张,又有不分胜负的心情放松。于是,我在不断的拆棋中,渐渐体会到棋的精妙变化无穷以及对弈的乐趣。那就像两个人坐而论道,有机锋、有诙谐,其乐融融。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
  我是在退出棋坛多年,才悟到这个道理。
  没有人能够“不悔棋”走完一生,只是做女人,年轻时悔棋容易一些,总能遇到宽宏的“教练”,自己悔起来也不必脸红,下棋拥有悔棋的特权,便不会有有什么负担,错了尽可以重来,怕什么?
  年纪大了,悔棋便难了。首先要看人家让不让你悔,接下来是你自己,你好意思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那样或羞涩娇嗔或理直气壮地悔棋吗?这时候下棋就不是游戏,而是竞赛了。比赛时候,不会有人容许你三番两次地把棋子往回拿;和你对弈的也不是教练而是对手了,对手不是要和你坐而论道的,那是欲置你于死地而后快的人,你必须三思而后行,万一错了一步,也只能咬紧牙关,等待转败为胜的机会。有的时候,这个机会是你处心积虑想出来的圈套;有的时候,对手强大,你只好祈祷苍天让他犯一个错误。
  棋力强的人并不总是比赛时取胜的人,否则谢军就不该是世界冠军,应该是她的老师:冠军必须有几分运气。
  运气是什么?对于下棋的人来说,运气好的人绝对不是一辈子没下错过一步棋的人,运气好的人是那些总能碰到让她悔招的人;聪明的人既不是一味坚持落子无悔也不是由着性子胡乱悔招的人,聪明的人是那种能知道为什么悔,而且懂得在悔招中长棋的人。
  我常常见高手下指导棋。高手之间一般不轻易出手,他们下起来万分有分寸,很客气、很节制,倘若穿上长袍,配上那神情,才是仙风道骨!每每这个时候,我就想到做人,尤其是做女人,女人到了高手境界该是什么模样?那个时候,她或许该像嘉宝一样,让旁人想像去吧,反正自己不愁吃穿,功成名就:就是退隐就是不出手!
  如果,女人不知进退,那么会像过气的名棋手一样,名气还在,甚至实力犹存,可惜不是在中盘就是在收官时走出昏招,让人惋惜之余,生出些轻薄,何必!

七子联吟

七子联吟
  此局比较经典,曾经有无数街头摆摊者摆过此局,也曾经有无数的人栽倒在此局上。
  此局名为“火烧连营”,其各类修改局极多,如“七子联吟”、“单兵连营”、“双兵连营”、“三兵连营”、“添相连营”等,其变化繁多。
  此局初看之下,似乎红方车三进三弃车,再双炮沉底重炮杀棋,其实不然,黑方在红一路炮一进二后可象7进9,当红再炮二进三时,黑可炮9退3打掉红一路炮。初学者棋力一般,很容易犯这样的毛病。
此局最终为和棋,现提供解法如下:
01.车三进三 象5退7  02.炮一平三 象7进5  03.炮二进三 前卒进1
04.帅四平五 炮9平5  05.帅五平四 炮5退2  06.炮三进二 将4进1
07.炮三退一 将4进1  08.相三退五 炮5平6  09.兵四平五 卒4平5
10.兵五平六 炮6进4  11.炮三退五 卒8平7  12.炮三平六 炮6平4
13.兵六进一 将4退1  14.兵六进一 将4平5  15.炮六平五 炮4平5
16.炮五退二 炮5进3  17.炮二退五 炮5平6  18.炮二平六 炮6退6
19.炮六平五 象5进7  20.相五进七 炮6平7  21.炮五退三 炮7平6
22.相七退五 炮6平5  23.相五进七 炮5平7  24.炮五退一 炮7平8
有关于此局的众多修改局,您可以参考这里http://www.icanju.cn/cjtx/ShowPost.asp?ThreadID=10

虎口拔牙


虎口拔牙
选自《象棋绝妙排局精华》
  此局是比较不错的排局,红方第二步弃红兵使黑将上来,再车二进八牵制黑车,使黑车白白牺牲,从而解除危局,实在是步妙棋。
  现提供解法如下
01.炮二平五 士5进4  02.兵六平五 将5进1
03.车二进八 卒9进1  04.兵七平六 将5平4
05.车二平四 士4退5  06.炮五平六 卒2平3
07.炮六退二 卒9平8  08.炮六平二 卒3平4
09.炮二进七 卒4平5  10.炮二平四 炮6进2
11.兵四进一 后卒平6  12.兵四平五 卒6进1
13.车四退七 卒5平6  14.帅四进一

马的威力

马的威力
  此局并不难,相信大多数象棋高手都能轻易解出来,但很经典,很多象棋类游戏、网站、论坛都常常有人贴出此局。
  此局红方以中炮控制黑将,使黑将不能回到中路,马借炮的将军不断地转移位置,最后弃马引将露头,炮兵杀棋。
解法如下
01.炮七平六 士4退5   02.马七退六 士5进4
03.马六退四 士4退5   04.马四退六 士5进4
05.马六进八 士4退5   06.兵七平六 士5进4
07.马八进七 将4退1   08.兵六平七 士4退5
09.马七进八 将4进1   10.马八退六 将4进1
11.兵七平六 红  胜

赤壁鏖兵


  此局非常经典,很多棋谱都有收录,有的棋谱取名为“赤壁鏖兵”,也有的取名为“仙人之战”。在各大象棋、论坛都经常看到有人张贴此局。其实解法是很简单的,只是容易疏漏。
解法如下:
1.車七进一 将4进1   2.马八退七 将4进1   3.车七退二 将4退1
4.车七平八 将4退1   5.马七进八 将4进1   6.车八平六 士5进4
7.炮五平六 士4退5   8.马八退六 将4进1   9.炮六退四 红  胜 

一则趣味而简单的排局

一则趣味而简单的排局

  此局很简单,但很有意思,黑单卒单将面对红十六子,红虽有十六子,但除了五兵之后都被堵死。黑卒前进两步即可借将力杀棋,而红方获胜的关键是,以五兵之力驱逐黑将,把黑将赶离中路,争取到时间疏导红后方,最后获胜。

解法如下:

1.兵七平六 将5退1   2.兵三平四 将5退1

3.兵四进一 将5进1   4.兵六进一 将5进1

5.炮三平一 将5平6   6.马四进二 卒5进1

7.马二进三 红  胜


象棋求精之道

象棋求精之道
郑德丰著《象棋残排局诗文选》

  象棋一艺,易学难工。略知弈法者固比比皆是,而深悟玄机胸藏韬略者却寥若晨星,此系不谙象棋精通方法所致,否则人类各怀其能,智庸相差不远,何以有人纵车数载即成国手?有人跃马一生艺尚平庸乎?余谓欲使棋艺到达上乘,须注意下列数端,孜孜矻矻钻研不缀,则驭骀下乘,亦可一变为骅骝焉!兹将精通之道胪列如次:
  一、频仍寻弈――弈棋频仍,既免瞎滞之着,又可步法纯熟,熟能生巧,迭有了出奇制胜之谋,此与练习书法者同。古人云“字无千日工”,吾人则谓:“棋无千日工”,盖逐日如能抽暇作一战三局,千日之内,可得弈局三千,如此攻守各法已遍习无遗矣。
  二、请教高贤――常人之秉性,均不愿与棋艺高于自身者对弈,恐迭遭败北,有关颜面,此固有所牵挂,唯吾人欲求棋艺精湛,须有“君子不耻下问”精神,请教于诸名手高贤,则其艺自能日有进境,所谓取法乎上是也。倘与一般初学者周旋不已,或乐与低级者角逐,恐永无飞黄腾达之日矣!
  三、检讨对局得失――每弈一局,如胜须牢记对方弱点及自身取胜步骤;倘系亏败,须自检讨瑕疵,以免下次再蹈覆辙,并拾取对方夺先得子之良法或巧妙杀着,作为提高棋艺的法门。
  四、摈除骄莽心理――弈事最忌者为骄矜与鲁莽。前者是蔑视对方或得势时大意,后者为不经深思,即深入阵地或孤注一掷,均为招蹙至败之主因,宜力戒之。盖不少显赫英雄,曾突挫于无名小辈,亦基于此骄莽之心理耳。
  五、研究古今棋谱――弈者至相当程度,亟应参阅古今棋谱。古谱以《桔中秘》与《梅花谱》为最适合初学之圭臬;今谱则繁多,可加以选择,并须精心细研开局法、中局变化及实用残局等项,由浅入深,自简至繁。然弈者须明瞭棋谱各种着法是供人参考,藉以伺机突击,对方若不省悟,致误入彀中,当有伤亡之祸。唯亦发现甲方引用棋谱,诱乙方中局,而乙方棋艺稍高,善于变化,遂被兔脱或反胜,故甲方得势之后,仍不可过分乐观。
  总之,棋艺之高低与品性之柔暴关系至见密切,余鲜见霹雳之棋,粗率之弈,能晋于大雅之堂者。反之,目下各地名手着法均沉毅柔韧,脱尽烟火之气,而蕴锋锐之风,令人不寒而栗,是欲臻名手、国手之流,固不宜存鲁莽之心,愿各地棋友勉之勉之。

2009年4月8日星期三

观灯十五


观灯十五


  《湖涯集》刊载此局,命名为“观灯十五”,街头那些摆摊的经常摆此局,曾经有过无数的人栽倒在此局上!

  此局为红先手,最后是和棋。解法如下:
前車平六 車4退3   仕四进五 炮7退2
炮四进七 炮7平5   仕五进六 炮5退5
兵六平五 車4平5   帅五平六 象5进7
兵八平七 車5退4   兵七平六 将4退1
兵九平八 車5进6   帅六进一 車5平7
炮四退三 車7退2   兵八平七 車7平4
炮四平五 将4平5   炮五退六 将5退1
炮五进六 車4平5   帅六退一 卒6进1
帅六进一 車5平2   炮五退一 卒6平5
仕六退五 車2进3   帅六进一 車2平5
炮五进一 和  棋

古代棋书棋谱大全

古代棋书棋谱大全
  象棋定型后,由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以后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得到了发展,随着棋艺水平的不断提高,棋书棋谱也大量出现。
  据史书记载,最早专门论述象棋的书是北周武帝的《象经》,到了唐代有《象戏格》,以后各朝各代都有棋书问世,可惜这些棋书没有流传下来。真正记载象棋谱,并流传下来的书,是南宋陈元靓的《事林广记》。这是一部文化生活百科全书式巨著,其中有象棋谱一卷,书中不但收集了700年前的两则对局谱记录,而且还有不少残排局棋势以及象棋歌诀等。
  到了明代,象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大批棋书棋谱相继问世,一些著名的棋谱被保存了下来,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广为流传的明代著名象棋谱有:
  (一)残局谱:《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四卷本)、《适情雅趣》。
  (二)全局谱:《自出洞来无敌手》、《金鹏十八变》(二卷本)、《桔中秘》。
  到了清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业、手工业的繁荣,象棋艺术在民间愈发活跃。特别是乾隆至嘉庆年间,达到了象棋的全盛时期。据已故百岁棋王谢侠逊在他的《象棋谱大全》中记载:“当乾隆中叶,象戏盛行,人材辈出。其最著者共有九派。”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象棋发展盛况。清代的象棋谱保存下来的最多,著名的有:
  (一)残局谱:《韬略元机》、《渊深海阔》、《心武残编》、《百变象棋谱》、《竹得斋象棋谱》、《棋谱秘录》、《烂柯神机》、《象戏谱》、《蕉竹斋》、《江湖秘谱》等近20种。
  (二)全局谱:《梅花谱》、《反梅花谱》、《梅花泉》、《吴著梅花谱》、《满盘象棋谱》等。
  被保存下来的这些古代象棋名谱,是各个历史时期象棋的发展情况和棋艺水平的记录,对于现代象棋的发展和传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局现代排局




一局现代排局
解法如下:
01.马一进二 炮8退2  02.车一进九 炮8退1
03.车一平二 马6退8  04.炮二平四 马8进6
05.兵四进一 将6进1  06.炮五平四 将6进1
07.兵二平三 将6退1  08.前兵平四 将6进1
09.兵三平四 将6平5  10.兵五进一 将5平4
11.兵五进一 将4退1  12.兵五进一 将4进1
13.兵五平四 将4退1  14.马五退四 将4进1
15.马四退五 将4退1  16.马五进七 马2进3
17.前兵平五 将4进1  18.马七退五 将4平5
19.炮四平五 马3进5  20.马五进七 将5平4
21.马七进八 红  胜

峰回路转


峰回路转

选自《隐秀斋象戏谱》

正解着法如下

車四进一 将4进1  炮一平六 士4退5

马四退六 士5进4  马六进七 将4平5

炮六平五 象5退7  马七退五 将5平4

車四退一 士4退5  車四平五 将4退1

車五进一 将4进1  马五进七 車3退6

    兵八平七 卒8平7  帅四退一 后卒平6  炮五平四 卒7平6

    帅四平五 前卒平5  車五退八 卒4平5  帅五进一 象7进5

一则小型的江湖残局

一则小型的江湖残局

  此局一下子看上去似乎红方只需炮八进一,等黑方马6进4时,再炮八平六就可以获胜,如果细想一下,其实不然,内另有乾坤!

列出一种比较容易错误的着法:
炮八进一 马6进4  炮八平六 将5进1
相九进七 马4退3  兵九平八 马3进2
炮六进八 马2进3  兵七平六 将5进1
兵三平四 马3退2  兵四平五 马2进1
炮六平五

请看正确的着法:
1. 炮八进一  马6进4  2. 炮八平六  将5进1  3. 相九进七  马4退3
4. 兵九平八  将5进1  5. 兵八平七  马3进2  6. 炮六进一① 马2进3②
7. 炮六退一  马3退2  8. 后兵平六  马2退4  9. 兵六平五  马4进6

①接主变第6回合 6. 炮六进八  马2退4 7. 相七进五 马4进6 黑胜
②接主变第6回合 6. …………   马2退4 7. 相七进五 红胜

国宝档案:渊深海阔

国宝档案:渊深海阔
  讲述著名古谱《渊深海阔》的传世纪,希望大家喜欢。

国宝档案:渊深海阔(上)


国宝档案:渊深海阔(下)

象棋点睛——先后手

象棋点睛——先后手
贾题韬 出自一九四一年著《象棋指归》


  统前所言,其所以制胜者非止一端,而精要不外乎争“先手”与“后手”而已。局势者,象棋之中心。先后手者,局势之灵魂也。
  先手为主动的,制人而不制于人;后手为被动的,制于人而不能制人。先手关联之点多,其得益为全局之总较,后手关联之点少,其得益为局部之所得。先手为活句,攻守兼施,一着不作一着用;后手为死句,攻守偏至,一着只作一着用。
  先手有二:一、先中先,先手之中藏先手。后手亦有二:一、先中后,先手之中藏后手。二、后中后,后手之中藏后手。兹举一例说明之:

 01. 炮二平五 炮8平5 02. 马二进三 马8进7
 03. 车一进一 车9平8 04. 车一平六 车8进6
 05. 车六进七 马2进1 06. 车九进一 炮2进7
 07. 炮八进五 车8退4 08. 车六平三 车1平2
 09. 炮八平三 象7进9 10. 炮五进四 士6进5
 11. 炮三平一 车8退2 12. 车九平二 车8平6
 13. 车三平二


  ①着炮二平五,为先中先,控制中路,主动既操之我手,此后车马辐辏,无不借此发挥其威力。
  ②着炮8平5为后中先,对方如打当头兵,则士6进5后,车马均可先出,转后手为先手,否则同一布置,针锋相对,亦令无隙可乘。
  ④着车8进6为先中后,意在吃兵、压马,然左翼已受控制,全局中心在彼而不在此,攻非其时,反落后手。
  ⑤着车六进七,为先中先,逼马跃边,封其侧翼,塞断咽喉,占定要道,试与前着(即车8进6)比较观之,先后之义自明。
  ⑥着炮2进7,为先中后,虽偏得一子,此后全成被动,临局得子得先固好,如不可兼,则宁舍子不失先。失先即败,失子未必败也。
  ⑨着炮八进五,为先中先,此后全成主动,胜算定矣。
  ⑩着士6进5,为后中后,应当头炮打将,既属后手,而又生出让对方打相、闷车之紧着,任其宰割,又藏有后手也。
  先中先与后中后易知,后中先与先中后较为难辨,以其似是而非,在嫌介疑惑之间,苟能权衡无失,即可谓得象棋“三昧”。
  战员之驱使,战场之选择,阵形之运用,无论其为动、为静、为进、为退、为取、为去、为攻、为守,均必以争先手争主动为原则,取得主动者胜,居于被动者败,必然之数也。前为画龙点睛之喻,战员犹龙之细胞,战场犹龙之骨骼,阵形犹龙之躯干,先后手者,龙之睛也,得之即云行雨施,变化自如,非复笔端上物矣。
  如画龙未成,或成而不肖,便欲点睛,希图腾达者,其?(“焰”之右,加上“欠”字)然于羽毛尚未丰满,恐不免于颠覆之患,勿怪术之不灵,谓尚另有不传之秘也。抚怀沧桑,长安棋局,心之忧矣,不觉惘然。

2009年4月7日星期二

马蹀阏氏

马蹀阏氏
  此局选自《适情雅趣》卷一第二局,非常经典,现介绍如下:
01.前车进四  士5退4 02.前车退一  士4进5 03.炮七进八  马1退2
04.炮七退八  士5退4 05.前车平五  士6进5 06.马六进七  将5平6
07.车八平四  炮5平6 08.车四进三  士5进6 09.炮七平四  士6退5
10.马三进四  士5进6 11.马四进二  士6退5 12.马二进四  士5进6
13.马四进五  士6退5 14.马五进三  将6进1 15.马三退五  将6退1
16.马五退四  士5进6 17.马四进三  士6退5 18.马三进二  将6进1
19.马二退四  将6进1 20.兵三平四

象棋歌诀

象棋歌诀
飞炮局势
炮车边塞上,临阵势如飞。
觑隙并图象,冲前敌势危。
绝敌寻先子,无语自吟思。
车将车破敌,变化少人知。

中炮局势
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
马常守中兵,仕上将防空。
相要车相附,兵宜左右攻。
居将炮车敌,马出渡河容。


士相局势
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在后为先。
集车拿士相,仍教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不为难。

象局势
象局势能行,安车出两边,车先河上卒,马在后遮拦。
炮急常行动,上士必相圆,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行。
势成方动炮,攻敌两河边。劝君依此诀,捉将有何难。
破车势
一车在中营,鸳鸯马上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当头炮诀
    --《桔中秘》
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
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
象要车相护,卒宜左右攻。
若将炮临敌,马出渡河从。
士角炮诀
    --《桔中秘》
炮向士角安,车行二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又马相连。
车先图士象,马将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有何难。
飞炮诀
    --《桔中秘》
炮起边塞上,翻卒势如飞。
横并当头妙,冲前落角宜。
乘虚士可得,有隙象先图。
夹辅须车力,纵横马亦奇。

破象局诀
    --《桔中秘》
一炮在中宫,鸳鸯马去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一马换二象,其势必英雄。

象棋局面全式之图歌诀
将帅不离九宫内,士只相随不出官。
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
兵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宜用心机
象棋易学最难精,妙着神机自巧生。
得势舍车方有益,失先弃子必无成。
他强己弱须兼守,彼弱吾强可横行。
更熟此书胸臆内,管教到处有芳名。
胜宜得先
得子得先能得胜,得子失先却是输。
车前马后须相应,进退应付须要车。

飞流直下




【主变】
1. 马三退四  士5进6
2. 车三进九  将5进1
3. 车三退一  将5退1
4. 兵五进一  将5平4
5. 车三进一  将4进1
6. 车三退三① 卒5平4
7. 帅六平五  将4退1
8. 车三平六  将4平5
9. 车六平二② 将5平4③
10. 车二进三  将4进1
11. 车二退六  后卒平5
12. 车二进五  将4退1
13. 兵五平六   将4平5
14. 车二进一  将5进1
15. 车二退八   卒4平5④
16. 帅五平六  象1进3⑤
17. 兵六进一⑥⑦将5平6
18. 车二进七  将6退1
19. 车二退五  卒6进1⑧
20. 车二退三  后卒平4
21. 兵六平五  士6退5
22. 车二平四  将6平5
23. 车四平五  卒5进1
24. 帅六平五

变①接主变第6回合
6. 车三退六 卒5平4
7. 帅六平五 后卒平5
8. 车三进五 将4退1
9. 车三进一 将4进1
10. 兵五平六 将4平5
11. 车三退一 将5退1
12. 兵六平五 将5平4
13. 兵五平六 将4平5
14. 车三进一 将5进1
15. 车三退六 卒6平5
16. 帅五平四 卒4进1

变②接主变第9回合
9. 车六平八 象1退3
10. 车八进三 士6退5
11. 车八平七 士5退4

变③接主变第9回合
9. …………   士6退5
10. 车二平五⑨士5进6
11. 兵五平四 将5平4
12. 相五进三 卒6平5
13. 车五退五 前卒平5
14. 帅五进一 象1进3
15. 兵九平八 卒4平5
16. 兵八平七 将4进1
17. 兵七平六 将4平5
18. 兵六进一 卒8平7
19. 相三退一 卒7平8

变④接主变第15回合
15. ………  卒5进1
16. 车二平四 卒5进1
17. 车四平五 卒4平5
18. 帅五平四 象1进3
以后也是和局

变⑤接主变第16回合
16. ………   后卒平4
17. 车二进七 将5退1
18. 兵六平五 将5平4
19. 车二进一 将4进1
20. 车二退三 卒5平4
21. 帅六平五 将4退1
22. 车二平六 将4平5
23. 车六退三

变⑥接主变第17回合
17. 车二进二 后卒平4
18. 兵六进一 将5平6
19. 车二平六 卒6进1

变⑦接主变第17回合
17. 兵九平八 后卒平4
18. 车二平四 卒5平6
19. 帅六进一 卒4平5
20. 相五进三 卒5平6
21. 兵八平七 前卒平5
22. 帅六进一 卒6平5

变⑧接主变第19回合
19. …………  后卒平4
20. 兵六平五 士6退5
21. 车二平六 将6平5
22. 车六平四 象3退5
23. 相五进七 象5退7
24. 车四平五 象7进9
25. 兵九平八

变⑨接变③第10回合
10. 车二进二 将5平6

论实用残局的修改加工

论实用残局的修改加工
作者:崔鸿传 陈建新


  实用残局由于在实战中具有实用性,为广大象棋爱好者所喜爱,但实用残局在创作时如何体现它的艺术性,却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人认为,实用残局顾名思义在于实用,有无冗子不大要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我们认为实用残局与排局一样,每植上一个子,都要使之呼之欲出,跃然枰上。对于棋图,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反复推敲锤炼,竟一子之奇,争一着之巧。比如,单车必胜马双士,何必要车相必胜马双士?马底兵必胜双士,何必要马底兵士必胜双士?这样多了一士一相,岂不是使初学者认为非加之而不能胜?所以多一冗子,不但使人得不到要领,反而使读者误入歧途。冗子之害,不但破坏了艺术性,也损伤了实用意义。可见,冗子如垃圾,非扫除不可。
 有人认为,实用残局旨在实用,棋图必须是实战中走得成的阵形,最好是天然的,才有真实感。为此主张实用残局的棋图,毋须修改加工。我们认为这是自然主义的倾向。象棋的着法,不是死的、凝固的东西,"不能"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换的东西。因此,只要本质属性是实用,适当加工润饰,增加艺术色彩,是必要的。比如说我们外出时,总要换件干净衣服,剪剪头发,剃剃胡子,虽本质没变,但给人的印象总比披头散发好一些,这有何不可?
 下面就实用残局的修改加工问题,略抒管见,就教于广大棋艺爱好者。
 图一乃某谱之实用残局,名曰:"马底兵双相巧胜马卒单缺象",原着法及注解是:



图一


  图二,马低兵相巧胜马卒双士象。



图二


 图一之局双方子力基本相等,可是首着黑马镇八路管马后,黑即陷入困境,穷于应付,红再邀老兵逼宫,清除黑方主要力量,确实起到巧胜的作用,给人印象颇深,但本局有不足之处:一是红多了一相;二是红马在9-7位太呆滞;三是红兵位置不巧。图二便是针对这些缺点而修改加工的。除了删除冗子外,改植红马于将顶,使红方多一处出错机会(另有马六退五捉卒之着),更妙的是把底卒改为低卒,后又非变成底卒不能取胜,使之多一层曲折。两局对比,图二在图着两方面都更简洁、精练、严谨,意境也更高。(但图二润饰修改,不属于创作,因两图因果都相同。)
 此外,原图标题已有"巧胜"二字,着法后面又加"红胜",完全没有必要。在着法方面弈至二十三着时,已属必胜之势,最后的十四着删去,则更精练些。着法叙述必须繁简得体,详略得当,一着即胜的变着,不要罗列。



图三


 图三是研讨上面两局时受启发拟成,着法既实用又惊险,原局势均力敌,本局则以弱敌强,使红方快一步取胜。富于紧迫感,而且全役产着率提高,深长有趣。
 图四也是某谱之局,名曰"炮双低兵巧胜三卒士象全",着法是:



图四


  图五是对图四的修改局,局名不变。着法是:



图五


  我们还可以举出许许多多类似的例子,但就上述几例,便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实用残局不但可以修改,而且应当修改。如果认为实用残局经过修改就不实用了,这个认识是片面的,从上面的三则修改局看,精华和实用性百分之百保留了,而且通过修改,去掉糟粕,升华到新的高度,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在提高读者棋艺水平的同时,给人以一种艺术的享受。
 有人认为,凡是古人的东西,不宜改,改了则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古人,这尤为片面,古人的东西,只是一个时期的经验总结,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无论在理论或技术方面,都不一定十全十美。就实用残局而言,不少地方是有潜力可挖的。只要肯动脑筋,肯作具体的分析,是可以推陈出新,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的。因此,对待过去的东西,不可袭故守常,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革则革,才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