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局值得参考的地方也有两点,第一,车马兵的配合;第二,弃炮的时机。现提供解法如下:
01.车五平六 将4平5 2.马六进四 将5退1
03.车六平五 将5平6 4.车五平四 将6平5
05.马四退三 将5进1 6.兵五进一 将5平4
07.车四进一 将4退1 8.马三进四 将4平5
09.兵五进一 将5退1 10.前炮平五 士4进5
11.炮三进七 象9退7 12.兵五进一 将5进1
13.车四平五 将5平6 14.马一进三 将6退1
15.车五进二 将6平5 16.马三进五 红 胜
欢迎棋友们进行交流
此局值得参考的地方也有两点,第一,车马兵的配合;第二,弃炮的时机。现提供解法如下:
01.车五平六 将4平5 2.马六进四 将5退1
03.车六平五 将5平6 4.车五平四 将6平5
05.马四退三 将5进1 6.兵五进一 将5平4
07.车四进一 将4退1 8.马三进四 将4平5
09.兵五进一 将5退1 10.前炮平五 士4进5
11.炮三进七 象9退7 12.兵五进一 将5进1
13.车四平五 将5平6 14.马一进三 将6退1
15.车五进二 将6平5 16.马三进五 红 胜
一局迷你小局,但也有很多人上当,此局印象中在陈松顺的《江湖棋局搜秘》有刊载,不过我自己也忘记名字了。我曾经把此局发到百度知道的棋牌分类里,结果有5个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其他人的错误明显,都只是单纯地认为红以一兵换双士,最后可以黑快一步杀棋。其实细想之下,此局是和棋。
先列出两种错误的着法以供参考
错误①:1.兵四平五 士6退5 2.兵六平五 将5平6
3.后兵平四
错误②:1.兵四平五 将5平6 2.后兵平四 炮7平4
3.兵五平四 将6平5 4.后兵平五 卒6进1
5.兵五进一 将5平4 6.兵五平六 将4平5 7.兵六进一
再提供正确着法如下:
01.兵四平五 将5平6 02.后兵平四 炮7平4 03.兵五平四 将6平5
04.后兵平五 将5平4 05.兵五进一 炮4进7 06.兵四进一 卒5进1
07.帅六平五 炮4平5 08.兵四平三 炮5退4 09.兵三平四 炮5退2
10.兵四平三 炮5平2 11.兵三平四 炮2退2 12.兵四平五 炮2平5
13.兵五进一 将4进1
此局不难,但也常常活跃于众多象棋论坛。红方获胜的关键是弃掉红左侧的双兵,以疏导红方棋子,特别是使红马得以发挥作用。
现提供解法如下
01.兵六平五 将5进1 02.兵七平六 将5退1
03.兵六平五 将5进1 04.马九退七 将5退1
05.马七退六 将5进1 06.马六退四 将5退1
07.马四进三 将5进1 08.前马进四 将5退1
09.马四退三 将5进1 10.前马退四 将5退1
11.马四进六 将5进1 12.车六平五 将5平4
13.炮七平六 炮7平4 14.车五平六 将4平5
15.马三进四 马8退6 16.马六退四 将5退1
17.马四进三 将5进1 18.马三进四 将5退1
19.车六退一 将5退1 20.炮三进九 红 胜
“七星聚会”可以说中国象棋史上最经典的残局,与蚯蚓降龙、野马操田、千里独行被称为中国古代象棋四大名局。曾经有无数高手花了无数的心血来研究此篇。在中国象棋界,可谓是无人不知。
“七星聚会”是清代起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四大江湖名局之一。清代出版的著名棋谱几乎都刊有此局,只是局名略有差异:其中《竹香斋象戏谱里》改名为“七星拱斗”,《心武残编》中题之为“七星同庆”,《渊深海阔》中起名为“七星曜彩”。由于此局图势中红黑双方各有七枚棋子,故局名形象地以“七星”喻之。本局构思精巧,陷阱四伏。乍一看,红方似有胜机,棋摊前的“初生牛犊”常因求胜心切,误中设局人的圈套,故江湖艺人多以此局为谋生的法宝。1916年,丹麦象棋爱好者查尔斯?克莱恩(Charles·Kliene,《象棋谱大全》里译为葛麟瑞)来中国,颇感此局变化莫测,引人入胜,故参照国际象棋记谱方式,将此局三百余种正劣变着译为英文,在上海出版,从而使此局的影响扩展到西方。考虑到“七星聚会”这一优秀的排局作品在海内外的影响,我国首次举办中国象棋国际邀请赛时,亦因此而将杯赛命名为“七星杯”。是局原谱着法袭用老式编排,重复甚多,读者读谱时往往感到变着零乱。为保持原谱风貌,且便于读者阅读,故先将“七星聚会”原谱着法整理列出,并将编排更合理的“七星聚会”新编着法罗列其后,以飨读者。
由于此局变化太多,现只提供其中的一种变化:
01.炮二平四 卒5平6 02.兵四进一 将6进1 03.车三进八 将6退1
04.车二进一 前卒平5 05.车二平五 卒4平5 06.帅五进一 卒6进1
07.帅五进一 车5平3 08.兵六平七 车3平1 09.车三退二 车1进7
10.车三平四 将6平5 11.车四退五 卒2平3 12.车四平六 卒3进1
13.车六进一 车1退2 14.车六进五 车1平5 15.帅五平六 车5进4
16.车六进二 将5进1 17.车六平四 车5平4 18.帅六平五 车4平9
19.帅五退一 车9退1 20.帅五进一 车9退3 21.帅五退一 车9进1
22.车四退二 车9平5 23.帅五平四 象5进7 24.车四进一 将5进1
25.兵七平六 将5平4 26.兵六平五 将4平5 27.兵五平六 车5进2
28.帅四进一 车5退1 29.帅四退一 将5平4 30.兵六平七 车5平9
31.车四退一 象7退5 32.车四退一 象5退7 33.车四平七 将4平5
34.兵七平六 将5平4 35.兵六平五 将4平5 36.兵五平四 将5平4
37.车七平六 将4平5 38.车六平五 将5平4 39.帅四平五 卒3平4
40.帅五平四 车9退1 41.帅四进一 车9平4 42.车五退一 和 棋
此局难度不大,提供解法如下:
兵六进一 将4退1 兵六进一 将4退1
兵六进一 将4平5 兵六平五 将5进1
马一进三 炮1平6 車一进五 将5退1
马三退四 炮6进1 車一进一 将5进1
兵五进一 将5进1 車一平五 炮6平5
炮二进五 将5平6 車五平四 将6平5
兵三进一 马7退8 車四退二 红 胜
此局比较简单,但能难倒那些棋力较低的棋迷,常常见到有人在各类象棋论坛里张贴此局,估计此局常常出现在某些象棋游戏里面,譬如象棋路边摊等等!
解法比较简单,现提供如下:
1.车六进一 将6进1 2.车五平四 将6平5
3.车四进一 将5进1 4.车六退二 将5平4
5.车四退一 红 胜
关于泥马渡康王的其它修改局,您可以参考此处http://www.icanju.cn/cjtx/ShowPost.asp?ThreadID=15
此局很简单,但很有意思,黑单卒单将面对红十六子,红虽有十六子,但除了五兵之后都被堵死。黑卒前进两步即可借将力杀棋,而红方获胜的关键是,以五兵之力驱逐黑将,把黑将赶离中路,争取到时间疏导红后方,最后获胜。
解法如下:
1.兵七平六 将5退1 2.兵三平四 将5退1
3.兵四进一 将5进1 4.兵六进一 将5进1
5.炮三平一 将5平6 6.马四进二 卒5进1
7.马二进三 红 胜
此局一下子看上去似乎红方只需炮八进一,等黑方马6进4时,再炮八平六就可以获胜,如果细想一下,其实不然,内另有乾坤!
列出一种比较容易错误的着法:象棋点睛——先后手
贾题韬 出自一九四一年著《象棋指归》
统前所言,其所以制胜者非止一端,而精要不外乎争“先手”与“后手”而已。局势者,象棋之中心。先后手者,局势之灵魂也。
先手为主动的,制人而不制于人;后手为被动的,制于人而不能制人。先手关联之点多,其得益为全局之总较,后手关联之点少,其得益为局部之所得。先手为活句,攻守兼施,一着不作一着用;后手为死句,攻守偏至,一着只作一着用。
先手有二:一、先中先,先手之中藏先手。后手亦有二:一、先中后,先手之中藏后手。二、后中后,后手之中藏后手。兹举一例说明之:
01. 炮二平五 炮8平5 02. 马二进三 马8进7
03. 车一进一 车9平8 04. 车一平六 车8进6
05. 车六进七 马2进1 06. 车九进一 炮2进7
07. 炮八进五 车8退4 08. 车六平三 车1平2
09. 炮八平三 象7进9 10. 炮五进四 士6进5
11. 炮三平一 车8退2 12. 车九平二 车8平6
13. 车三平二
①着炮二平五,为先中先,控制中路,主动既操之我手,此后车马辐辏,无不借此发挥其威力。
②着炮8平5为后中先,对方如打当头兵,则士6进5后,车马均可先出,转后手为先手,否则同一布置,针锋相对,亦令无隙可乘。
④着车8进6为先中后,意在吃兵、压马,然左翼已受控制,全局中心在彼而不在此,攻非其时,反落后手。
⑤着车六进七,为先中先,逼马跃边,封其侧翼,塞断咽喉,占定要道,试与前着(即车8进6)比较观之,先后之义自明。
⑥着炮2进7,为先中后,虽偏得一子,此后全成被动,临局得子得先固好,如不可兼,则宁舍子不失先。失先即败,失子未必败也。
⑨着炮八进五,为先中先,此后全成主动,胜算定矣。
⑩着士6进5,为后中后,应当头炮打将,既属后手,而又生出让对方打相、闷车之紧着,任其宰割,又藏有后手也。
先中先与后中后易知,后中先与先中后较为难辨,以其似是而非,在嫌介疑惑之间,苟能权衡无失,即可谓得象棋“三昧”。
战员之驱使,战场之选择,阵形之运用,无论其为动、为静、为进、为退、为取、为去、为攻、为守,均必以争先手争主动为原则,取得主动者胜,居于被动者败,必然之数也。前为画龙点睛之喻,战员犹龙之细胞,战场犹龙之骨骼,阵形犹龙之躯干,先后手者,龙之睛也,得之即云行雨施,变化自如,非复笔端上物矣。
如画龙未成,或成而不肖,便欲点睛,希图腾达者,其?(“焰”之右,加上“欠”字)然于羽毛尚未丰满,恐不免于颠覆之患,勿怪术之不灵,谓尚另有不传之秘也。抚怀沧桑,长安棋局,心之忧矣,不觉惘然。
中炮局势
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
马常守中兵,仕上将防空。
相要车相附,兵宜左右攻。
居将炮车敌,马出渡河容。
士相局势
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在后为先。
集车拿士相,仍教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不为难。
【主变】
1. 马三退四 士5进6
2. 车三进九 将5进1
3. 车三退一 将5退1
4. 兵五进一 将5平4
5. 车三进一 将4进1
6. 车三退三① 卒5平4
7. 帅六平五 将4退1
8. 车三平六 将4平5
9. 车六平二② 将5平4③
10. 车二进三 将4进1
11. 车二退六 后卒平5
12. 车二进五 将4退1
13. 兵五平六 将4平5
14. 车二进一 将5进1
15. 车二退八 卒4平5④
16. 帅五平六 象1进3⑤
17. 兵六进一⑥⑦将5平6
18. 车二进七 将6退1
19. 车二退五 卒6进1⑧
20. 车二退三 后卒平4
21. 兵六平五 士6退5
22. 车二平四 将6平5
23. 车四平五 卒5进1
24. 帅六平五
变①接主变第6回合
6. 车三退六 卒5平4
7. 帅六平五 后卒平5
8. 车三进五 将4退1
9. 车三进一 将4进1
10. 兵五平六 将4平5
11. 车三退一 将5退1
12. 兵六平五 将5平4
13. 兵五平六 将4平5
14. 车三进一 将5进1
15. 车三退六 卒6平5
16. 帅五平四 卒4进1
变②接主变第9回合
9. 车六平八 象1退3
10. 车八进三 士6退5
11. 车八平七 士5退4
变③接主变第9回合
9. ………… 士6退5
10. 车二平五⑨士5进6
11. 兵五平四 将5平4
12. 相五进三 卒6平5
13. 车五退五 前卒平5
14. 帅五进一 象1进3
15. 兵九平八 卒4平5
16. 兵八平七 将4进1
17. 兵七平六 将4平5
18. 兵六进一 卒8平7
19. 相三退一 卒7平8
变④接主变第15回合
15. ……… 卒5进1
16. 车二平四 卒5进1
17. 车四平五 卒4平5
18. 帅五平四 象1进3
以后也是和局
变⑤接主变第16回合
16. ……… 后卒平4
17. 车二进七 将5退1
18. 兵六平五 将5平4
19. 车二进一 将4进1
20. 车二退三 卒5平4
21. 帅六平五 将4退1
22. 车二平六 将4平5
23. 车六退三
变⑥接主变第17回合
17. 车二进二 后卒平4
18. 兵六进一 将5平6
19. 车二平六 卒6进1
变⑦接主变第17回合
17. 兵九平八 后卒平4
18. 车二平四 卒5平6
19. 帅六进一 卒4平5
20. 相五进三 卒5平6
21. 兵八平七 前卒平5
22. 帅六进一 卒6平5
变⑧接主变第19回合
19. ………… 后卒平4
20. 兵六平五 士6退5
21. 车二平六 将6平5
22. 车六平四 象3退5
23. 相五进七 象5退7
24. 车四平五 象7进9
25. 兵九平八
变⑨接变③第10回合
10. 车二进二 将5平6
论实用残局的修改加工
作者:崔鸿传 陈建新
实用残局由于在实战中具有实用性,为广大象棋爱好者所喜爱,但实用残局在创作时如何体现它的艺术性,却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人认为,实用残局顾名思义在于实用,有无冗子不大要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我们认为实用残局与排局一样,每植上一个子,都要使之呼之欲出,跃然枰上。对于棋图,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反复推敲锤炼,竟一子之奇,争一着之巧。比如,单车必胜马双士,何必要车相必胜马双士?马底兵必胜双士,何必要马底兵士必胜双士?这样多了一士一相,岂不是使初学者认为非加之而不能胜?所以多一冗子,不但使人得不到要领,反而使读者误入歧途。冗子之害,不但破坏了艺术性,也损伤了实用意义。可见,冗子如垃圾,非扫除不可。
有人认为,实用残局旨在实用,棋图必须是实战中走得成的阵形,最好是天然的,才有真实感。为此主张实用残局的棋图,毋须修改加工。我们认为这是自然主义的倾向。象棋的着法,不是死的、凝固的东西,"不能"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换的东西。因此,只要本质属性是实用,适当加工润饰,增加艺术色彩,是必要的。比如说我们外出时,总要换件干净衣服,剪剪头发,剃剃胡子,虽本质没变,但给人的印象总比披头散发好一些,这有何不可?
下面就实用残局的修改加工问题,略抒管见,就教于广大棋艺爱好者。
图一乃某谱之实用残局,名曰:"马底兵双相巧胜马卒单缺象",原着法及注解是:
图一
图二,马低兵相巧胜马卒双士象。
图二
图一之局双方子力基本相等,可是首着黑马镇八路管马后,黑即陷入困境,穷于应付,红再邀老兵逼宫,清除黑方主要力量,确实起到巧胜的作用,给人印象颇深,但本局有不足之处:一是红多了一相;二是红马在9-7位太呆滞;三是红兵位置不巧。图二便是针对这些缺点而修改加工的。除了删除冗子外,改植红马于将顶,使红方多一处出错机会(另有马六退五捉卒之着),更妙的是把底卒改为低卒,后又非变成底卒不能取胜,使之多一层曲折。两局对比,图二在图着两方面都更简洁、精练、严谨,意境也更高。(但图二润饰修改,不属于创作,因两图因果都相同。)
此外,原图标题已有"巧胜"二字,着法后面又加"红胜",完全没有必要。在着法方面弈至二十三着时,已属必胜之势,最后的十四着删去,则更精练些。着法叙述必须繁简得体,详略得当,一着即胜的变着,不要罗列。
图三
图三是研讨上面两局时受启发拟成,着法既实用又惊险,原局势均力敌,本局则以弱敌强,使红方快一步取胜。富于紧迫感,而且全役产着率提高,深长有趣。
图四也是某谱之局,名曰"炮双低兵巧胜三卒士象全",着法是:
图四
图五是对图四的修改局,局名不变。着法是:
图五
我们还可以举出许许多多类似的例子,但就上述几例,便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实用残局不但可以修改,而且应当修改。如果认为实用残局经过修改就不实用了,这个认识是片面的,从上面的三则修改局看,精华和实用性百分之百保留了,而且通过修改,去掉糟粕,升华到新的高度,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在提高读者棋艺水平的同时,给人以一种艺术的享受。
有人认为,凡是古人的东西,不宜改,改了则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古人,这尤为片面,古人的东西,只是一个时期的经验总结,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无论在理论或技术方面,都不一定十全十美。就实用残局而言,不少地方是有潜力可挖的。只要肯动脑筋,肯作具体的分析,是可以推陈出新,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的。因此,对待过去的东西,不可袭故守常,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革则革,才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