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用残局的修改加工
作者:崔鸿传 陈建新
实用残局由于在实战中具有实用性,为广大象棋爱好者所喜爱,但实用残局在创作时如何体现它的艺术性,却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人认为,实用残局顾名思义在于实用,有无冗子不大要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我们认为实用残局与排局一样,每植上一个子,都要使之呼之欲出,跃然枰上。对于棋图,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反复推敲锤炼,竟一子之奇,争一着之巧。比如,单车必胜马双士,何必要车相必胜马双士?马底兵必胜双士,何必要马底兵士必胜双士?这样多了一士一相,岂不是使初学者认为非加之而不能胜?所以多一冗子,不但使人得不到要领,反而使读者误入歧途。冗子之害,不但破坏了艺术性,也损伤了实用意义。可见,冗子如垃圾,非扫除不可。
有人认为,实用残局旨在实用,棋图必须是实战中走得成的阵形,最好是天然的,才有真实感。为此主张实用残局的棋图,毋须修改加工。我们认为这是自然主义的倾向。象棋的着法,不是死的、凝固的东西,"不能"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换的东西。因此,只要本质属性是实用,适当加工润饰,增加艺术色彩,是必要的。比如说我们外出时,总要换件干净衣服,剪剪头发,剃剃胡子,虽本质没变,但给人的印象总比披头散发好一些,这有何不可?
下面就实用残局的修改加工问题,略抒管见,就教于广大棋艺爱好者。
图一乃某谱之实用残局,名曰:"马底兵双相巧胜马卒单缺象",原着法及注解是:
图一
图二,马低兵相巧胜马卒双士象。
图二
图一之局双方子力基本相等,可是首着黑马镇八路管马后,黑即陷入困境,穷于应付,红再邀老兵逼宫,清除黑方主要力量,确实起到巧胜的作用,给人印象颇深,但本局有不足之处:一是红多了一相;二是红马在9-7位太呆滞;三是红兵位置不巧。图二便是针对这些缺点而修改加工的。除了删除冗子外,改植红马于将顶,使红方多一处出错机会(另有马六退五捉卒之着),更妙的是把底卒改为低卒,后又非变成底卒不能取胜,使之多一层曲折。两局对比,图二在图着两方面都更简洁、精练、严谨,意境也更高。(但图二润饰修改,不属于创作,因两图因果都相同。)
此外,原图标题已有"巧胜"二字,着法后面又加"红胜",完全没有必要。在着法方面弈至二十三着时,已属必胜之势,最后的十四着删去,则更精练些。着法叙述必须繁简得体,详略得当,一着即胜的变着,不要罗列。
图三
图三是研讨上面两局时受启发拟成,着法既实用又惊险,原局势均力敌,本局则以弱敌强,使红方快一步取胜。富于紧迫感,而且全役产着率提高,深长有趣。
图四也是某谱之局,名曰"炮双低兵巧胜三卒士象全",着法是:
图四
图五是对图四的修改局,局名不变。着法是:
图五
我们还可以举出许许多多类似的例子,但就上述几例,便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实用残局不但可以修改,而且应当修改。如果认为实用残局经过修改就不实用了,这个认识是片面的,从上面的三则修改局看,精华和实用性百分之百保留了,而且通过修改,去掉糟粕,升华到新的高度,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在提高读者棋艺水平的同时,给人以一种艺术的享受。
有人认为,凡是古人的东西,不宜改,改了则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古人,这尤为片面,古人的东西,只是一个时期的经验总结,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无论在理论或技术方面,都不一定十全十美。就实用残局而言,不少地方是有潜力可挖的。只要肯动脑筋,肯作具体的分析,是可以推陈出新,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的。因此,对待过去的东西,不可袭故守常,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革则革,才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